四川作家网

文学动态

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成都颁出

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成都颁出

李敬泽穆涛宗仁发等文坛名家为青年作家打call

4.jpg

5月28日上午,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位于成都的新华宾馆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该奖项由成都市文联《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封面新闻联合主办。活动于2018年2月在成都启动。为了更好地发掘人才,打捞佳作,主办方邀请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主席)、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程永新(《收获》杂志主编)、宗仁发(《作家》杂志主编)、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梁平(《青年作家》杂志主编)等多位文学界资深人士担任评委,组成强大的专家评审委员会阵容。

4.jpg

活动经过启动、发布、征集、推荐阶段,先是形成由15名青年作家组成的候选人及作品名单。15位候选人实力强大,包括田耳、张楚、鲁敏三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此外,还有80后代表型女作家张悦然,科幻“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

在颁奖现场揭晓的获奖作家分别是:非虚构类作家王龙以《壮丽的荒芜事业》获得了主奖,朱朝敏以《大水天上来》、周芳凭借《重症病房里的生与死》收获提名奖;短篇小说类主奖被张楚(《水仙》)摘得,而任晓雯(《别亦难》)和董夏青青(《雪山倚空》)分获提名奖;中篇小说奖主奖得主为田耳(《一天》),郝景芳的《长生塔》以及西元的《黑镜子》分别摘得提名奖。李敬泽、穆涛、宗仁发等评委亲临现场,为获奖者颁奖,为年轻人加油助威,鼓励纯文学创作。李敬泽做了精彩的文学演讲,勉励广大青年文学创作者。

在评选程序上,首先由组委会初审组审定,就3个奖项分别遴选出5名候选人(共15人)。15名候选人的作品将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上进行发布,接受广大读者投票。然后结合专家投票和读者投票(投票结果为人气参考),最终分门别类地评选出3名主奖作家、6名提名奖作家。

每年一届的华语青年作家奖,旨在对过去一年内文坛内卓有成果的青年作家进行发掘和推广。所有参评作品须是过去一年度在中国内地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作品。从候选名单上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入选的作品多是刊登在国内一线文学刊物上。比如中篇小说类的田耳的《一天》曾经刊登在《钟山》,张悦然的《大乔小乔》刊登在《收获》,郝景芳的《长生塔》是在《花城》,西元的《黑镜子》是在《青年作家》等。在短篇小说类名单上的王威廉《后生命》刊登在《青年文学》上,鲁敏《火烧云》刊登在《上海文学》上,任晓雯的《别亦难》刊登在《人民文学》上;非虚构类的周芳作品《重症病房里的生与死》刊登在《天涯》上等等。

近些年来,从事文学创作的年轻作者,受教育水准普遍越来越高,而且所学专业也并非局限于文学,而是更加多元丰富。比如入选的二湘是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计算机硕士。郝景芳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西元则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文学系。这15人大名单是组委会根据文学杂志的推荐、读者的推荐,以及作者的自荐,并采纳专家评审们的判断,最终拟定。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闫雯雯 陈荷 李雨心 见习记者 徐语杨 钟雨恒 实习生 王靖尧 杨梦祺 摄影 陈羽啸)


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评委评选结果

中篇小说:

主奖

田 耳《一天》

提名

郝景芳:《长生塔》

西 元:《黑镜子》

短篇小说:

主奖

张 楚:《水仙》

提名

任晓雯:《别亦难》

董夏青青:《雪山倚空》

非虚构:

主奖

王 龙:《壮丽的荒芜事业》

提名

朱朝敏:《大水天上来》

周 芳:《重症病房里的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