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范咏戈先生题为《“聆听时代”的报告文学佳作》的署名文章,高度评价陈新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
图为《蛟龙逐梦》作者陈新与参加研讨会的部分专家合影(摄影:杨凤云)
《蛟龙逐梦》作者陈新,该书系首部关于我国“蛟龙”号深潜器进行海试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以国宝级潜航员唐嘉陵励志成长的情感故事为主线,以串珠般的漂亮连缀,讲述了人类海洋深潜探索的发展史,我国海洋深潜科考事业的曲折成长,以及深海中国梦砥砺前行的重大成功。
作品融海洋传说与前沿科技于一体,系统揭秘有如异星玄妙般的深海之谜;用散文之细腻小说的跌宕,非虚构地再现蛟龙逐梦的曲折逶迤奇幻瑰绝;本书虽为报告文学,但在谋篇布局和叙事方式上却极为讲究,全书细节清丽婉转又情致敦厚,内容抱朴科学的严谨,又闪熠着文学的华润……
“读罢陈新的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部兑现作家对社会承诺的诚意之作。作家对社会应有什么样的承诺?要而言之,便是高擎引导国民精神前行的灯火,‘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聆听时代”的报告文学佳作》文章一开头,在肯定《蛟龙逐梦》的同时,还高度赞扬了《蛟龙逐梦》作者陈新的时代责任感。同时,将作家陈新在我国科技领域“可上九天揽月”之探月工程方面,“可下五洋捉鳖”之探海工程方面,分别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嫦娥揽月》《蛟龙逐梦》两部作品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剖析。
“作为一位自身采访条件并不占优势的作家,陈新近年来因独辟蹊径接连完成两部书写国家重大科技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引起读者关注。其中一部是书写我国‘嫦娥’号系列运载火箭探测器成功登月历程的《嫦娥揽月》,展示了我国在大国登月竞赛中的艰苦跋涉,不辍前行,终于走进世界前列,把五星红旗插到月球上的英雄壮举。《嫦娥揽月》在书写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不畏艰险、为国争光之同时,本身也彰显了作家心中的大国情怀。”
普通题材的报告文学好写,科技题材,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题材的报告文学不好写,这其间的难易如同画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人物画,与画《清明上河图》之间的区别。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文艺报》前总编辑的范咏戈先生深知其难,他不仅对陈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勇于书写国家重大科技题材的精神予以了充分肯定,而且还对陈新将国家重大科技题材写得既有科技性又有可读性的“功力”予以了褒奖:
“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和《嫦娥揽月》一样,也是专业性极强的科技题材,书写的是研制深海探测器的‘国之大业’——‘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发历程。在处理这类题材中,陈新显示出‘打通两界’——科学和文学两界的功力。《蛟龙逐梦》通过细致采访尽可能占有了翔实的科学素材。从一般人不了解的深海到研制‘蛟龙’号深潜器的艰难,从驾驶深潜器下潜的风险到海底的奇异世界等等,给读者带来了准确的科技新知和令人开阔视界的阅读享受。比如,深潜器下潜的深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深海科考的高度,海下7062米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到世界深海科考的第一梯队……”
《蛟龙逐梦》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并先后获得以下荣誉:
2017年5月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在四川省图书馆举办了“《蛟龙逐梦》新书分享会”;
2017年5月,与周梅森《人民的民义》一道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新华文轩集团评入《领导干部月读参考书目》;
2017年6月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明办、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 青 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少工委等单位评为向青少年推荐的50种川版优秀出版物;
2017年7月被四川省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推荐为五本好书之一。
2017年7月,《蛟龙逐梦》还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受到全国著名评论家们的纷纷好评。
2017年9月,《蛟龙逐梦》再次被四川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所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推荐为优秀川版好书,成为2017年第九批推荐的“优秀川版图书”14本好书之一,两本文学图书之一;
2017年12月,荣获第十四届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8年4月,在首届川版好书评选读者投票环节,排名第一。
2018年7月,《蛟龙逐梦》又上榜2018年全国农家书屋(文化类)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因而,在《“聆听时代”的报告文学佳作》一文的最后,范咏戈先生对《蛟龙逐梦》在报告文学作品中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评价《蛟龙逐梦》为“‘聆听时代’的报告文学佳作”。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文艺报》前总编辑、著名评论家范咏戈在《蛟龙逐梦》研讨会上发表评论(摄影:杨凤云)
“在《蛟龙逐梦》中,作者充分展示了家国情怀、科学趣味、伟大母爱。唐嘉陵的动力来自于报国情怀,也来自于报答矮小‘胖妈’的养育之恩。二者叠加共同塑造了唐嘉陵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蛟龙逐梦》是一部以人为经,以事为纬,情感细腻的‘聆听时代’之作。它填补了当下报告文学的一项空白,而饱满的中国人‘下海’的国魂精神,更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内外兼修’的品相。”
《蛟龙逐梦》作者陈新,四川省南充市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擅写国家重大题材,在我国科技领域“可上九天揽月”之探月工程方面,“可下五洋捉鳖”之探海工程方面,分别采写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嫦娥揽月》《蛟龙逐梦》。
《蛟龙逐梦》书封
曾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儿童文学金近奖、四川“五个一工程”奖等。
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受邀参与为中宣部创作,反映我国文艺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四集大型纪录片《召唤》,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播出。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