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万千百十

她,不停地为扶贫攻坚添砖加瓦
——记四川省叙永县新苗学校校长李修会

精准扶贫,人心无愧于天地。不大的校园里,每天一大早,从食堂到学生寝室再到教室,有她巡视的身影;课余,办公室、操场旁,有她多次与贫困学生谈心的细语。细雨蒙蒙的泥泞山路上,可以看见她走向贫困村社的脚印;农家院里,有她与村民拉家常的笑声。


没想到,我的乡亲们还这么穷

地处川南高寒山区的叙永县摩尼镇,2013年的深冬特别寒冷。

腊月二十七那天,天空下着雨,西北风呜呜地吹。深夜十二点过,李修会在睡梦中接到摩尼镇镇政府的电话,李红村选举村干部的结果公布后,因没有选上自己支持的那个候选人,一苗族人家杨某,心情不好就和老婆拌嘴、打架。本来就嫌家里穷的老婆跑了。杨某就背着一岁多的儿子去找老婆,儿子得了重感冒,就回家了。这时候,杨某20多岁的亲弟弟走人户喝酒醉死了。安葬好弟弟后的第三天,得重感冒的儿子又病死了。

五天之内死了两个人,杨某就想麻烦政府帮助解决儿子的安葬费。与政府纠缠了两天,没有解决,他就想把儿子的尸体装起送到省里去告状。他提出,如果腊月二十八下五点之前不解决,就去告。

当时,李修会有些为难,不熟悉这家人,但想到组织上安排了,不能够推卸。放下电话,她久久不能入睡,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她的心。

“第二天一大早,我穿上厚厚的大衣,走了一段泥路到了杨家。寒风中,草屋土墙摇摇欲坠,才下过雨,房子很漏,屋子里全是稀泥。一家大小穿得破破烂烂,蓬头垢面。孩子尸体还停放在那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件事,十几口人怎么办呢,他们家怎么过年?早饭也是在他家吃的,用祭奠他弟弟的大公鸡做的鸡火锅,是最好的待遇了。本来我是怎么也吃不下这顿饭的,糟糠糠的米饭,一家人的手伸出来夹菜是那么的脏,我的座位旁就是小孩儿的屎尿布。但在心里把他们当亲人了,最后,我眼含着泪大口大口地把那碗饭吃完了。我首先了解事情的真相,然后说服这家人,你要求政府解决是对的,但你兄弟和你儿子的死都不能怪政府。我把包里仅有的两千元钱全部给了他。从早晨八点过一直谈到下午六点。最后杨某说不找政府麻烦了。之后,政府也在扶贫上帮助了他,我和政府一起帮他修了房,我帮他还了四万多元的外债,帮助他承包鱼塘,买鱼苗我给了两万多,逢年过节就是三五千的送。杨某在新苗学校读书的两个孩子的所有费用全免。我在这一家最少资助了10万元,帮扶了近六年,2019年脱贫了……”

事隔七年,李修会说起这件事,眼眶仍红红的。说当年把杨某的问题解决后,向县党委汇报的时候,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没想到,这个年代了,我的乡亲们还这么穷!”

李修会看不得她的乡亲们贫穷,凡是她知道的,都尽力资助。

摩尼镇金榜村何光永老人生病,她常去看望,并捐款。何世强和曹应平两家的儿子都得了白血病,她先后捐资两万多元,并且号召学校为曹运平的儿子捐款。龚山村的龚良家,有八个孩子,很穷,李修会资助了两千元多,叫孩们多读书。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并介绍龚良到周边打工,慢慢脱了贫。

“2018年过年的时候,我陪同李校长去看望金榜村安基屯水库周边的老人,买了很多慰问品。多年来,在过年或者重阳节去慰问空巢和孤寡老人,有几次李校长还专门从古蔺买面来送。她每年至少两次去看望慰问摩尼敬老院的老人,冬天给老人买热水袋和保暖衣服。至今,坚持了十几年。”新苗学校的职工曾德说。


教育扶贫, 我一直在做

摩尼老百姓都称李修会是“万能人”,有困难找李老师。

李修会是谁?她是公务员吗?不是;是下派的扶贫干部吗?也不是。

泸州有一所很出名的学校,它就是位于鸡鸣三省、海拔1200米的叙永县摩尼镇的新苗实验学校,这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寄宿制民办学校。

李修会就是这所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三十年多年来,她多次获得省市县“优秀共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好人”等荣誉称号。2014、2015年分别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被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她因为办学校出名,还因为扶贫成为摩尼的好人、大名人。

1986年,为了让留守娃有“家”,她在大山深处创办了当时该县首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学校从当初的8个新生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名学生。

面对全校90%的留守儿童,李修会用大爱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2002年,办起了小学,为了让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她贷款修运动场、教学楼、食堂和学生宿舍,办成寄宿学校。

叙永后山镇有三名熊姓孩子,其母不堪家庭贫困而出走,其父把三姊妹送到了贵州外婆家,抛下孩子去寻妻。一年半之后三姐弟被舅舅送回了叙永,在敬老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孩子被带到了新苗学校。当听了三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后,李修会的眼泪不由自主就涌了出来。她当即表示将孩子接管过来,并为他们免费提供生活、医疗、教育等全方面服务,直至初中毕业。就这样,三名孩子安安心心地在新苗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

学校里这样的特殊孩子很多,李修会都尽全力去资助他们,关爱他们,教育他们,启迪他们。

金榜村有一家姓王的,孩子多,孩子爷爷长期有病。李修会带着几个老师常到他家看望,下雨天也去,打着电筒,穿着筒靴,挽起裤脚,在泥泞路上走,给王家送米送面送油。有一次,李修会在稀泥路上摔了一跤,脚崴了两周才好。她还给王家孩子买衣服,买吃的用的,三个孩子先后在新苗读书,都是全减免学费。

2018和2019年春节,李修会给黑尼村包包山上的30多个孩子送温暖,每人都得到了书包、文具盒、本子、铅笔、酸酸乳和蛋糕。

龚山村的洁成,在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子相依为命。2017年底父亲病逝,15岁的孩子成了孤儿。李修会知道以后,资助两千元安葬了孩子的父亲。洁成去上海职业技术学校读书了,李修会不时给他资助,常给他打电话。洁成说:“感谢李妈妈,让我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特别是她叫我‘幺儿’时,让我倍感亲切。有一次,她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与我交心,要我好好做人,要坚强,给我树立信心,当时我特别想给李妈妈跪下感谢的!我现在只有努力读书,以后好好工作,不让她失望。”

教育是阳光雨露,能让贫瘠的土地结出丰硕的果实。新苗学校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都存在“失足、失管、失学、失亲、失依”的五失情况。为了给家长减轻负担,李修会对智障和残疾儿童不嫌弃,不抛弃。三十多年来,有500多名残疾和智障儿童与普通的孩子一样,在新苗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

家住叙永马湖的五岁智障儿童冯某,一次,在床上到处拉屎拉尿。李校长亲自去洗蚊帐、被子、床单,给他换衣服,她的手臂被孩子咬伤了,也没有打骂冯某,对孩子很有耐心。一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走路都很困难,李校长叫两个老师扶着他走,教他走路。

“九岁的刘阔,腿有些瘸。开学两个多月后,王老师先后发现他的脚上和手上长了几个包。在摩尼医院检查不知道是什么病,李校长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来照顾,每天熬骨头汤给他喝,煮稀饭来喂他。晚上,给他按摩,护理他吃完药以后守着他做作业到深夜。一个月后,家长带到泸州医学院去检查,是骨癌,几个月后就病死了。但孩子的父亲很感谢李校长,每年从古蔺托人带自家种的梨子送她,一直坚持了十多年。”老同事罗老师说。

每一棵树的花期不同,需要我们用爱去浇灌。李修会对残疾孩子关爱有加,她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用心培养,让他们身心都健康成长。

胡洋就是其中一个。胡洋十岁时,因车祸左腿高位截肢。2008年7月的一天,李校长接受了这个身心都有问题的孩子。

胡洋刚到学校时,不和同学耍,很调皮。李校长和班主任教育了他多次。

一天,上体育课时,李校长看见胡洋独自躲在花园一角玩弄拐杖,就和他交谈了很久,鼓励他一条腿也能和同学一样上体育课,此后,胡洋拄着拐杖上体育并喜欢上了打篮球,渐渐地能够扔掉拐杖,单腿运球、抢球、投球。后来有几次李校长从操场过发现胡洋右腿的肌肉很有力,就让学校的体育老师单独对他训练。他变得自信开朗了,李校长也暗自高兴。

没多久,胡洋的妈妈因煮饭时高压锅爆炸,不幸死亡,这对胡洋的打击很大。李校长几次叫他到家里吃饭,像母亲一样一次次地开导他。胡洋渐渐地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找到了自信,又重返训练场地。李校长多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扬他,鼓励他。

李校长多次为胡洋搭平台,让他参加县市级残疾人运动会比赛,2015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国家级运动员,同年5月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荣获轮椅击剑银牌;2018年10月在亚洲残运会上荣获轮椅竞滑100米银牌。

身体残疾的胡洋能从一个性格暴躁、自私自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级运动员。就像一棵迟开花的树一样,李校长和老师们的爱心和耐心就是花开炫丽的助长剂。胡洋十分感谢母校,说,是李校长和新苗学校的“不嫌弃,不放弃,一个也不能少”才让他有了今天。

李修会说,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我一直在做。为了惠及更多的留守儿童,学校一直坚持低收费原则,并为数百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减免学杂费、生活费;为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孩子发放助学金、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课外读物等,单2019年就有120多万。我主动接纳被父母抛弃或父母服刑的失亲孤儿,为18名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免费提供生活、医疗、教育等全方面服务。从幼儿园到现在,坚持为大病家长捐款,多的七八万,少则两三万。

为了新苗和摩尼的发展,李修会关心教职工。在购房、子女上学、患病就医等多方面,她给困难职工给与资金和精神帮扶。

“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地区学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把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这个家庭就有希望真正脱贫。”李修会经常给教职员工说,通过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消除贫困。

三十多年来,李修会在“办好一所学校,带动一方发展”的帮扶路上努力前行。


扶贫先扶志

扶贫先扶志,做人要有志气。李修会认为,导致贫困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的贫困生活和封闭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奋斗意志和致富信心。不少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只盼着政府和别人的帮扶救济,不愿意主动想办法、找出路。只有扶思想、扶观念、扶品行、扶信心,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才能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李修会多次走进社区、村社,宣讲十九大精神;结合当地实际,走村串户,开展了二十多场“论家话、摆事实、讲道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主题宣讲。她了解到,村民存在很多问题:自私,因为土地的边角就吵架;家庭不和睦,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矛盾多;穷,不觉得丢人……李修会针对这些情况,和大家回忆过去的日子,与现在的日子对比。

双堡村村主任杨成利介绍说,李修会经常对村民进行思想扶贫,在城乡环境治理方面,她也做了大量工作。有些村民不讲卫生,李修会就给他们说,再穷也要爱干净,懒惰羞耻,勤快光荣。有一个贫困户老人,听了李修会的宣讲以后,很受启发,特意送她几个大大的桃子表示感谢。李修会很感动,觉得她的宣讲起了作用……2019年,李修会和村干部商量,在双堡村搞一个国庆联欢晚会。她匆匆从外地赶回,她在会上的讲话很鼓舞人心。自编自演的节目,体现地方文化和村容村貌,培养了大家的凝聚力,鼓舞了斗志……

哪里有困难,她就往哪里去。李修会还对个别落后分子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簸箩村的余某,刚劳改出来不久,老婆又离开了他,心灰意冷,长期醉酒。2018年底,镇政府要求贫困户统一异地搬迁。余某不听,硬要住破旧的村公所。村上和镇上反复做工作都无效。村上干部找到李修会。李修会通过旁人了解余某的情况,六次去他家做思想的工作,又让孩子小磊到新苗读书,全免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还私人出钱给孩子买衣服和生活用品。2019年初,余某终于搬了。李校长几次去看望小磊父亲,不断地做思想工作,用孩子的进步来打动他,要他自立自强,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渐渐地,余某不再是酒鬼,也不无理取闹了。

2012年,新苗学校被评为“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李修会为什么要进行禁毒教育?在这方面她又做了些什么呢?

摩尼镇位于云贵川边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使得摩尼一度成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吸毒贩毒竟成了父老乡亲茶余饭后的谈资。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上学时,李修会总会听他们说起哪家的儿女吸毒了,谁家的亲戚在贩毒等。摩尼每年都有两三例因注射海洛因死亡的现象。

有一天,在幼儿园门口,一位中年妇女扑通跪在李修会面前,泣不成声地说,她20岁的儿子小波因为吸毒死了。小波曾经就读新苗幼儿园,李修会顿时心如刀绞。也就是从那天起,她下定决心,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一定要把禁毒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从2002年办小学开始,李修会就坚持做禁毒教育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思想工作,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第二是家访,动员吸毒者去戒毒,主动资助其困难家属。第三,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毒品就是恶魔,一点不能沾染。如每周一次禁毒宣誓,每月一次禁毒主题讲座,每学期两次观看禁毒宣传视频,每学期一次禁毒书信、一次演讲、一次手抄报比赛、一次禁毒文娱演出等。学校有专门的“禁毒活动室”。第四,走进吸毒者的家里,让吸毒者孩子的进步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她竭尽全力挽救了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还给几个在戒毒的家长的孩子减免生活费和学费。第五,学校一直注重“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坚持“爱的濡染教育”“生命关爱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的办学思想,让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坚持做了以上事情后,渐渐地,吸毒贩毒的少了。近十来年,在摩尼,听不到说毒品的事了。

2011年,叙永县公安局发现了新苗学校的戒毒教育效果显著,作为典型在泸州市四县三区巡回宣讲。李修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


开阔村民视野,产业扶贫

摩尼地处山区,村民信息闭塞,视野狭窄。扶贫,不能总给“鱼”(物资,钱),“鱼”吃完了又怎么办呢?鱼要给,但捕鱼的方法更要教。“鱼”与“渔”并举,才能更快的脱贫致富。李修会千方百计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村民开阔视野,找脱贫门路。

今年31岁的夏松绪,2010年从广东打工回乡后就搞养殖,几年都是亏。2016年4月,李修会就带着夏松绪等二十多名创业青年去了叙永的马玲、上马,参观养殖;到分水的董永坝看蔬菜基地,到水潦乡考察他们引进浙江的“农油飞鸡。”学习回来以后,眼界开阔了,夏松绪有了新思路,从选择鸡苗、场地、疫苗,再到建立销售渠道、运输成本控制,都与李校长商量,渐渐地销售就拓宽了,思维也不一样了。

“现在,我每年养四千多只高山黑土鸡,七个月出栏。不再是等到鸡贩子来收买,泸州的广电云商里也有我自己的网店,重庆、成都、毕节等都有卖。李校长引导我们创品牌,我的土鸡和绿壳鸡蛋是“五黑一绿”的仙草湖品牌。现在是供不应求,年收入也有十多万……李校长还要求我帮助其他困难户,我免费为本村10多个养殖户提供技术和销路,带动了他们共同致富。”夏绪松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李校长带我出去学习,开阔了眼界,怎么会那么快脱贫致富呢?

“2017年春天,李校长带领龚山村全体干部到外地学习,四次到赤水河镇了解凤凰梨的种植栽培,结合龚山村的海拔和土质。2018年春天,她出资1.5万元,买了2500棵凤凰树苗给村里,以后有了盈利归村集体,帮扶那些贫困户。”龚山村的文书蔡焕然说,2018年李校长还带领燕齐村和高庙村的村长去成都绵阳,出资买了两万多株冬桃栽种。

李修会多次组织当地各村社干部和产业骨干分子100多人,先后到外地参观学习,并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多次出资邀请农技专家到摩尼考察,出台发展规划,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资金,组织当地村民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她还积极联系泸州各商会、企业和媒体等进行宣传报道,为出产的粮油作物、蔬菜、水果、烟叶、茶叶、花卉、药材、禽畜、鲜蛋、腊肉、香肠等农产品打开销路。

李修会是“叙永扎染”非遗带头人。2018年,省文旅厅的一个扶贫项目下到摩尼,李修会了解到这一个扶贫项目很有意义,立即带几个人到叙永枧槽乡参观扎染和蜡染。随即,她又组织十几个人到云南的大理和贵州的织金去学习扎染和蜡染技术。她又请市外的技术员来指导,然后带着厂长和车间主任专门到成都去考察布料。

她创办的摩尼镇蜡染扎染厂,不仅让部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而且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苗家文化能代代能相传。


活动引领,地方文化扶贫

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酒好也怕巷子深”,否则“藏在深山人未知”。为了发展摩尼的经济,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李修会在两年之内组织了四次大型活动,扩大了摩尼的知名度,摩尼人都十分感谢她。

“以前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后,打牌的多。”李修会认为,应该利用春节期间多宣传扶贫攻坚的政策,增强村民发家致富内生动力。2018、2019年春节,李修会协助当地政府全力承担策划、组织与实施摩尼镇“民族文化风情节暨农产品展销会”,她出资请了重庆和泸州歌舞团的人来助演。每次为期三天,吸引了二十多万人参与,活动现场直播的点击量达70多万,为当地群众创收2000多万元。“男女老少载歌载舞,一派欢腾的景象还历历在目。特别是95岁的熊富明夫妇领着一家二十多人跳的苗族舞蹈,让我们赞叹。熊富明家族还选了芦笙舞文化传承人。”摩尼社区一居民回忆起还兴奋不已。

李修会组织的七月初三的“踩山节”和春节的“民族文化风情节”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平台,带动了摩尼的经济建设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了让脱贫的群众不返贫,2019年李修会又出资近40万打造金榜村花海,种植了一百亩薰衣草和二十亩一串红。70岁的老村长何光凤说:“为了吸引游客,李校长还出资近10万修缮旅游景点龙君庙,把花海打造出来,村的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就多了,夏天来避暑的人也多了。我们家乡每年七月初三的踩山节,往年都是普通的赶集日,现在成了我们当地的盛大节日,那天,来摩尼的人有四五万,来花海和到仙草湖的人也很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没有李校长,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摩尼金榜花海和仙草湖的打造,带动了旅游,助推了当地经济。

李修会了解到黑泥村的苗族同胞特别的淳朴、勤劳和热情,但也十分的贫困,想为他们脱贫找路子。策划在黑泥村那个叫“包包山”的地方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观看天然的“小石林”,品尝苗家的特色美食,可以钓鱼,参与苗家的唱歌跳舞。于是,在2019年,李修会就出资修路,现正准备修大舞台和鱼塘。同时,她还和政府共同出资打造了“黑马寨”的苗族文化风景区;着手打造摩尼镇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何家祠堂”,建成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她收集摩尼古老的历史文化资料放学校团队活动室。为摩尼的旅游、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民排忧,环境扶贫

在十年前,从摩尼到金榜村的五公里是小路,修路的时候,有些村民不愿意拿土地出来,李修会就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并自己出资几万修公路和安装路灯。

龚山村二社与郭庙村的三公里路,老百姓提议了七八年都没有人牵头修。2018年,新上任的村长找到李修会,她不推辞,几次做村民的工作,劝村民集资,并主动捐资五千元。2019年下半年动工修,今年四月投入使用。这段乡村公路修好后,老百姓很受益:40多个学生上下学少走三里路;80多户人的土地,可以顺利耕种生产(路没修通,太远,就丢荒);疏通了2000多亩的生产防火通道。

李红村七社的村民饮用水是个老大难问题。2016年春天,搞建筑的本社村民王治启想解决130户人家吃水的问题,他把这个想法给李修会讲了,她随即就到村里调查了解,老百姓吃水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背或挑,或者到山下的小土井里舀,或接平房上顶的水,为了争抢水,经常发生纠纷。“我在尖子山上发现了两股泉水,距离村子有1.5公里远,经过预算要近20万元才能把水引下来。李校长密切配合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无偿捐献了水管、水泥和钢筋,总出资12万多元,我出资七万多。我们动工后,李校长不辞辛苦又几次来了解工程进度。有一次,她步行了近三里小路,到山顶上时,太阳又很大,她亲自到山顶水源地去考察水池。经过几个月的劳动,2.4公里的水管全部安好,每家都安装了自来水。” 王治启说,饮水思源,500多人吃上了干净的泉水,都想着李校长的好!

“我们村有一段水渠断了100多米。2017年3月,我上任后,村民强烈要求引水灌溉,因为没有水,好几年没种水稻了。我想,如果去找政府的话,资金没那么快到位。我就去找李校长,她说,种庄稼要紧,当即就出了1.6万元来修这段水渠。当年就把秧子栽下去了,没有耽误农事。”双堡村村主任杨成利说。

以前摩尼镇街村吃水相当困难,水根本不够,每隔一天就停一次水。老百姓对此苦不堪言,李修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带领社区的群众到处去找水源,走了很多地方,终于发现在金榜村的猴洞山上有两个泉水。找到水源,又把水拿去检测,找水利局,找政府。2018年开始修水池安管道,每一步,李修会都亲自到场。2019年投入使用,终于解决了摩尼镇上一万多人的饮用水问题。

作为省人大代表,李修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如何解决摩尼镇及周边地区在交通上的最大便捷问题,满足“互联互通”需求难题,2018年,她通过调研,写成了《关于恢复纳黔高速摩尼互通建设,助力区域脱贫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李修会第三次提出这一建议。她认为,这既是帮助叙永县和古蔺县12个乡镇、20余万乌蒙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也是解决摩尼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一招。


矛盾纠纷,我尽力调解

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关系到新时代广大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课题。善调解的李修会,已经成为摩尼人民的“连心桥”。

2015年冬,李红村选举村干部,王治与候选人刘雄发生矛盾。王治说:“我被刘雄砍了十刀伤后,心里很气愤,我想上诉,因为他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我要求他赔偿我十万元,政府也叫了一些人来调解,我没有答应。后来政府找李校长来调解。李校长利用晚上的时间三次到我家来做思想工作,四次来叙永县城的工地找我谈,前后有二十多天。我和她原来根本不认识,开始我也不买她的账,但经过多次谈心,我感觉到她对人好,正直善良,能站在弱者的角度说话,有一次她感冒了,声音都沙哑了还继续和我聊,这又不关她的事,她又是为了什么呢?我有些感动。我又到新苗学校去参观她的学校,看到了校容校貌,让我敬佩。最终我遵从她的建议,对方给我道了歉,赔了五万医药费,和解了。我很感谢她,此后的教师节,每年都送她一束鲜花。”

2016年冬天,联盟村选村长,由于思想没有统一,村里形成四个帮派,各选各的,一共选了五次都没有选上。“叙永县公安局领导亲自给我打电话,一定要帮助解决这个矛盾。这时候我身边就有人劝我,说,李老师不要去淌这个浑水,你又不熟悉群众,里面复杂得很,若处理不好会丢面子。我也有点犹豫,但组织信任我,我要用心去对待。第二天,我就去走访群众,找人谈心。找一个人谈话,最少三次,最多的一个人谈了八次,有时还把村民叫到我的家里来谈,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很多时候都是谈到深夜。”李修会说,“45天,我找了20多个人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和真情感动老百姓。选举那天,我亲自参加了。第六次选举终于成功了,让老百姓选出了满意的村长。”

摩尼场镇建设修二环路的时候,有一个钉子户不搬迁,在多方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李修会坚持不懈,24次到农户王某家,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王某感于她的坚持和尊重,问题终于解决。摩尼街上的人都记着李校长的好。

多年来,李修会成功调解多起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摩尼镇的和谐稳定,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顺利。


永不停步

“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有能力,有大爱。”“最无私,心里装着别人,从来没有自己。”这是摩尼百姓对李修会的评价……走访的二十天里,我无不被李修会坚持扶贫的事迹感动着,我也疑惑:她出力出钱帮扶了那么多人,她的家人支持吗?她付出那么多,为了什么呢?

李修会的大儿子对笔者说:“在我心里,母亲是一个任劳任怨、不慕名利的人。我是新苗学校的中层干部,工作上母亲原则性很强,对我的要求更严格。无论是教育扶贫还是村民的思想和产业扶贫,我们全家都非常支持她。”

笔者:三十多年里来,你为扶贫付出了那么多,值吗?

李修会:值!坚持做善事,一是受家庭的影响,原来父亲在供销社常赊账给百姓,收账时,实在还不起的就算了,就当做好事,他十分受人尊重。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勤俭节约。二是,我的家乡还不富裕,我扶贫是为了报恩:报答党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我时刻用“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鞭策自己;我报要答人民,是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新苗学校才从几个人发展到1700多人,才成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教职工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团队给了我力量。新苗有今天,我要回报社会。

笔者:在扶贫路上你要走多远?

李修会:第一,继续教育扶贫,将新苗学校打造成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优质的示范民办学校,把新苗做强做大,带动一方经济:正在筹建新苗中学新校区;引进外面的教育实力,在摩尼办一所职业学校,已征地70亩。第二,继续尽力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帮扶路上,我永不停步,继续为家乡扶贫攻坚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

杨光英,四川泸县人,中学教师,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评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创作30多年,有数百篇散文在各级报刊发表,合著《逝水留香》,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喜欢与书本写作为伴,与音乐旅游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