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文学动态

四川省作协举行李贵平遗作研讨会

 

      12月1日,由省作协创研室主办的李贵平《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省作协创研室主任马平主持此次研讨会,省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刘裕国,省作协散文专委会主任、中国作协散文专委会委员蒋蓝等著名作家,与李贵平遗孀田慧敏和李贵平生前好友共同参加了此次作品研讨。

      李贵平生前任封面新闻《地理》频道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评委,成都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2020年8月13日, 李贵平先生因突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他的遗作《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是2020年四川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是一部全景再现南方丝绸之路前世今生的非虚构类作品。该书将“一带一路”中南方丝绸之路马帮、驿镇、建筑、关隘、碑刻、战争、商贸串联起来,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为一体,构成古蜀文明、异域风情、发展共享的恢弘画卷,集中表现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省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刘裕国表示,《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视野开阔,笔力纵横,彰显了报告文学作家把握大势的敏锐和能力,“四川作家选择这样的题材来书写和描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意义十分重大。”刘裕国认为,李贵平用脚走出了作品的艺术高度,运用田野考察、人物采访、文献采集等手法,表现了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历史风貌,具有很强的在场感和真实性。

      省作协散文专委会主任、中国作协散文专委会委员蒋蓝认为,李贵平多年来沉浸于茶马古道的历史名物与分析,在完成《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之后,全力返回到更为渺远的南丝路深处,将名人踪迹、马帮、驿镇、建筑、关隘、碑刻、战争、商贸等事件串联起来,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为一体,构成一幅置身21世纪打量古蜀文明、多民族文化、山地名物以及现实发展的恢弘历史画卷,“本书不但是一部南方丝绸之路踏勘记,也是李贵平在非虚构写作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次丰硕成果。”

      四川辞书出版社副编审张国文认为,在遗作中,李贵平好像是用自己的评书的醒木一拍:醒来吧,复生吧!“不啻千呼万唤,就把这个横断山脉、这个巴山蜀水、这个南丝绸之路的千山万水都喊醒转来了。东坡先生说过一句话叫‘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就是这个意思。昨晚做梦,总是听到那些古道、山头、河谷里自然的奏鸣、野性的呐喊、得得的马蹄,还有那忽远忽近的铃铛声。”张国文表示,这本书中蕴藏和寄寓着的英雄主义毫无遮掩地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员、民俗专家郑光福认为,李贵平是一位提携过不少文史类作者的好编辑,是一位很有思想的采写者,结识的都是认真做事的文化人。郑光福向大家分享了李贵平创作《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背后的故事,“由于有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一书,按他的话是:古时茶、马、盐、丝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印记!既然我写过大宁盐场、盐道,出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必须抓紧时间完成《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