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文学动态

中国作家网2023年度“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出版

2024年7月,中国作家网2023年度“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在当当网、京东同步上线。作品选收录入选中国作家网2023年度“本周之星”栏目的优秀原创作品,延续往年体例,分为散文(20篇)、诗歌(19组)、小说(7篇),包括46位作者,总计35万字。

《灯盏2023: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在所选作品中,散文数量最多,几乎占据了文选的二分之一,故乡依然是绝大多数写作者乐此不疲的主题。欧阳杏蓬的《大地之灯》、北方的《北方的庄稼》、苏万娥的《火灰里的童年》、毕海林的《墙根下的缩影》、西贝侯的《圪塔院记忆》、静河的《尘封的胡同》、艾华的《冬至节里裹新年》或生动描摹乡村生活场景,或深情回顾可亲可爱的乡村人物,或细致讲述独特的乡村习俗,无不展现出人与故乡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结,在饱满真挚的文字中,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家族记忆以及传统乡土社会的深切怀念,读来让人感动也给人慰藉。刘海亮的《龙湖记》和庞文辉的《写给南浔的组章》,前者以寄居者身份打量龙湖及周边环境,后者以游客身份欣赏南浔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都将个人化体验深度融入景物和历史之中,透露出作者对大美自然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作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反思意识。鲁北明月的《清明 清明》站在主人公离开故乡返回城市的视角,结合父亲、外公、母亲等人的命运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变化、个人身份以及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红山飞雪的《旷野三章》通过一个人孤独地守护村庄的故事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另一个维度写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寂静自然山水的向往,将读者引入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宁静和深远之中;黎采的《穿越时空的弦歌》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作者对丝弦锣鼓的初次印象和深入探访,表达出对传统技艺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廖彩东的《轻墨杂弹围屋内外》着重描述客家特色建筑围屋的历史变迁,引发读者思考传统和现代、宁静和热闹、物质和精神的复杂联系。在写人记事方面,曾辉的《炊烟远》、萧忆的《旧事录》、邹冬萍的《花未开,花已落》均表现出不俗的功力,那些消失于时间深处的亲人在作者深情的讲述中,仿佛穿越了岁月的迷雾,重新回到读者的视线。流水方舟的《生命的硬度》则以典型人物李虎山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英雄事迹为叙事线索,体现出报告文学塑造人物、陈述事件、记录时代的鲜明特征。从艺术手法来看,叶青才的《耳朵里总养着几只鸟(外一篇)》运用大量比喻和象征手法,对不同时间段鸟鸣给作者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行了诗意化处理;王贺岭的《与大树为邻》以大树为线索,以小见大描述一年四季中变换的校园生活;许家强的《能饮一杯无》则打通散文与诗歌的界限,通过多个经典历史片段,描述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雪夜和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与生活、历史与文化的深切感悟。

相较于散文,诗歌以其多样化的内容和丰富的艺术风格,呈现出蓬勃鲜活的创作态势。宋煜的《她小心摘下易变质的词语(组诗)》、余穂的《如果一条河流送走很多事物》、王国良的《老屯子的脸(组诗)》皆善于从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发掘意象,并融入诗人独到的观察和体验,充满辩证思维,凸显出诗人的内省品质。徐赋的《月亮下的篝火(组诗)》、启子的《辽西北的月光(组诗)》、肖笛的《月亮,是一粒药丸》皆以月亮意象切入,前两组诗对自然、童年、故乡、时间、生命展开全方位思索;后一组诗以“我”观物,自然景观被赋予强烈的主观色彩,人与物之间形成颇有哲思的对话和映照。嘎代才让的《念钦街诗稿(组诗)》和雷云峰的《幡然醒悟(外两首)》选取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山、寺庙、牦牛、秃鹫、青稞等意象,构建了一种空灵神圣的诗性,这些意象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中,又超越了地域局限,触及了普遍的情感和哲思。其他诗人也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念,森森的《向日葵(组诗)》专注于植物这一主题,展现了向日葵、胡桃树、凤凰树、羊蹄甲树、桂花树等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风貌和内在精神;黎落的《雪的若干形式》则通过调动多种感官体验来描绘雪花,赋予雪花这一熟悉的意象陌生化的艺术体验;李日清的《九月诗抄(组诗)》以劳动为主题,通过多个劳动场景的描绘,讴歌农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力量。以诗言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悠久传统,刘文邦的《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组诗)》借助雨水和麦子,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生活价值的肯定;南苡的《与秋书》通过长短句的结合和夹叙夹议的手法,思考时间和生命,探讨人生旅途的意义和价值;野川的《高处(组诗)》和小雪人的《渡船者》塑造了勇敢者的形象,高扬向上的力量,显示出诗人开掘精神世界的努力。从艺术风格来看,原莽的《人间如此辽阔(组诗)》、蒋戈天的《乡村辞(组诗)》、弍晓姐的《一只水鸟落进黄昏(组诗)》以其苍凉、悲壮、寒冷、深沉的特色,折射出诗人对生命流转和存在状态的独特反思。而西厍的《站在秋天中央(十年十首)》,以创作时间为线索连缀而成,内容庞杂,风格多样,诗中充满了隐喻与象征、抒情与叙事、现代性与哲思性,显示着诗人尝试开辟诗歌写作新空间的努力。

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在题材主旨、人物塑造、心理刻画、创作手法等诸多方面,都给人带来不小的惊喜。墙有棘的《水渍》和程文胜的《西码头的奤子》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展示了女性在家庭、工作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重困境与心理挣扎,折射出作者对个人与社会、爱情与自由、生存与尊严的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陈春琴的《盗戏》则聚焦于女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巧妙地运用越剧《碧玉簪》作为小说情节发展的隐喻和对照,探讨了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冲突中婚姻的危机和转机。同样是婚姻题材,保定许城的《眉眼盈盈》以“画眉”这一传统技艺为线索,讲述中年人老唐与邻居万惠的情感纠葛,“画眉”技艺的衰落和老唐情感的失败,在传统与现代、情感和生活、物质与精神等方面引人深思。而陈华的《拘魂枕》将目光定格在留守老人的生活,通过铁成爹和铁成娘的日常生活片段,描绘了一幅孤独老人生活现状的生动图景。而九天的《A.I.》则是一部探索之作,以人工智能获得自主意识为叙事主线,深入探讨了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道德和哲学问题,引发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都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拓宽了文学的边界,也深化了我们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洞察。

在数字化时代,文学与新媒体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集中每篇文章的末尾,除了配有作者简介,还增添了该作品的朗诵音频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即可获取。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阅读的感官维度,也使得文学的感染力跨越文字的界限,让读者在声音的引导下,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作为重要的互联网文学平台,中国作家网始终重视原创平台的建设,通过设置“本周之星”栏目推介优秀原创作品、开展年度“文学之星”评选活动、举办原创频道征文大赛、与文学刊物合作定期向刊物推介原创频道的优秀作品,以及连续六年推出“灯盏”原创作品选等种种举措助推原创文学作品繁荣发展。2023年,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进入第六年,中国作家网着力打造的品牌栏目“本周之星”也走到第四个年头。从2024年4月起,“本周之星”栏目在常规推送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一是在以往“编读往来”栏目的基础上,定期就写作者关心的创作问题展开讨论;二是开设“星·人物”专栏,关注“本周之星”有代表性的基层作者的创作经历和人生故事。目前已推出两期“星·回声”和两期“星·人物”,加强了文学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取得良好反响。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和创新栏目的设立,不断优化内容和形式,中国作家网将持续关注并推介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为文学的深度传播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中国作家网2022年度“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出版

中国作家网2021年度“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出版

《灯盏2020: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

中国作家网推出精品文选《灯盏·2019》

《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