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文艺报》社、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出版社承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协办的谭楷报告文学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研讨会在北京、成都两地以线上线下结合、视频联通的方式举办。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主任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周青等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以视频形式致辞。白烨、潘凯雄、叶梅、何向阳、马国仓、程绍武、李舫、李炳银、柳建伟、李朝全、秦艳华、何明星、黄永军、王国平等作家、评论家、学者、出版界人士参加研讨。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李想;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勇;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刘龙章;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陈大利;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华光;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余启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我用一生爱中国》主人公伊莎白•柯鲁克及其儿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京西学校创办人柯马凯以视频连线方式参加研讨会。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科幻世界》原总编辑、《我用一生爱中国》作者谭楷介绍了创作历程并致答谢词。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做总结发言。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主持。
嘉宾们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我用一生爱中国》作品研讨会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以伊莎白亲眼见证和经历的百年人生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
成都线下会场
邬书林代表中国出版协会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表示,该书思想深刻,是作者用深刻的观察力并带着感情倾情创作的。他强调,主题出版应当立意更加高远,同时考虑双效的有机统一,《我用一生爱中国》一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首先,好的主题需要好的叙述表达,要用诗一样的文字写出人间的真善美,用真理的力量来打动人。第二,主题出版要有国际视野和更加高远的立意。把故事讲好、讲生动,能够加深理解,有利于我们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以及更好的国际环境。该书所讲述的伊莎白的故事适合讲给世界各国人民听,发挥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应有的作用。
郭义强指出,这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又具可读性的主题出版好作品。该书选题独特,描写真实,让人感到可信、可学。年近80岁的作者谭楷书写107岁伊莎白的传记是绝无仅有的。人物传记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伊莎白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她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值得传播。郭义强高度评价了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帮助过中国的国际友人铭记感恩的态度,彰显出负责任的大国气派。
阎晶明在致辞中评价《我用一生爱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他认为,作者谭楷用生动、精彩的故事,扎实地讲清楚了伊莎白以及丈夫柯鲁克是如何用一生的热情去爱中国的,并且将这种热爱一代代传承下去,变成一种信念甚至信仰。伊莎白的一生,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以及中国现当代的历史有着最紧密的内在联系,读来令人感动,也深具启示意义。阎晶明希望出版社把伊莎白的故事宣传好,让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和领会伊莎白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传递图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理念。
施战军在致辞中谈到了谭楷和《人民文学》长期合作的关系,对谭楷在报告文学领域的创作给予肯定。他认为,《我用一生爱中国》从报告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是一部留得下的作品,在人物传记方面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作品从伟大的理想主义、坚定的中国立场、朴素的行动自觉、高尚的人格精神这四个层面写出了伊莎白的人物品行。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谭楷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分寸,用常温而非过热的视角客观呈现了伊莎白的认真、执着乃至可爱和天真,自然真挚地讲述了伊莎白的精神特质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周青在致辞中表示,《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通过大量采访和实地考察还原了伊莎白•柯鲁克女士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促进人类和平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呈现了中国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与历史的张力,展现了生动立体的中国,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他期望四川出版人开发更多这样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多元化、一体化促进中外交流的互建,为建设文化强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构建和平发展友谊桥梁贡献四川出版的力量。
阿来在视频致辞中说:“《我用一生爱中国》从调查到写作,写得非常从容。”作者谭楷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以七十几岁高龄追踪作品主人公独特的人生经历,不畏险远,写作态度虔诚,用情处感人至深,写出了信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一种史家眼力,一部个人史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历史见证:既是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历史见证——由一个参与了这个伟大进程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与中国人民共同见证。
107岁的伊莎白及儿子柯马凯向与会嘉宾表达了问候和谢意
研讨会上,107岁的伊莎白老人和与会嘉宾现场连线,并向大家致意。伊莎白的儿子柯马凯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父母及家族六代人与中国的深情厚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母亲“友谊勋章”表示由衷感谢。他说道:这个奖不仅是颁给母亲的,也是颁给母亲所代表的国际友人群体的。柯马凯也对谭楷用心用情的创作表示感谢,对家乡出版社表示了真挚的谢意。
研讨会上,与会作家、评论家、学者、出版界人士就作品内容、创作、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作品用个人串起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写出了个人史和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的交互性,生命史和个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相互交织,宏大而生动,鲜活而磅礴。该书记叙了伊莎白•柯鲁克对中国的热爱、深爱、挚爱,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书写笔力劲健,清新动人,体现了作家谭楷多年的深厚积累以及对此书写作的全心投入;作品注重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人物形象饱满,真实再现了伊莎白百年人生中体现出的亲历性、传奇性、典型性、现实性和文学性。
作者谭楷在谈到创作经历时说,《我用一生爱中国》历时三年的创作之旅,既是一颗心灵撼动另一颗心灵的创作过程,也是再现“华西坝老乡”伊莎白“昨天的云”的追寻过程。他说,追寻百岁老人伊莎白足迹的过程,也是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我今年才79岁,想起伊莎白98岁时,还在修订她的人类学著作英文版的《兴隆场》,我觉得我还很年轻,应当向伊莎白老奶奶学习,继续努力写好读者们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
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在总结中介绍了《我用一生爱中国》的出版历程。他表示,近年来,天地出版社通过不断探索,在主题出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经验——从鲜活、生动的四川故事中寻找和开掘重大主题,坚持原创,追求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