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作家协会成立于2004年,2013年被确定为正县级参公事业单位。全市市级以上会员630余名,其中在巴中国作协会员7人,省作协会员120余人。巴中市作协设党组书记(主席)1名,专职副主席1名,内设办公室,现核定编制数5个,现有干部5人。
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团成员7人,其中党员人数2人,民主党派3人,无党派人士1人,群众1人。2016年5月成立巴中市诗歌、散文、小说学会和巴中市网络作家协会,2021年7月成立贺享雍名家工作室,2022年5月成立了巴中文学院。5县(区)分别成立了作协,通江县为作协核定2个财拨事业编制;平昌县将作协单列,确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坚持文心向党,持续巩固组织建设。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组会议,分析研判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等重点工作,研究审定重大事项。通过党组会、主席团会、培训会、文学活动、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和精神,将文学活动与政治学习有机结合,做到“活动开展必讲专题党课,文学创作必守政治底线”,加强对作协干部和全市作家的思想政治引领。鼓励和引领全市作家把目光聚焦到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时代主题上来,用笔头记录时代巨变、书写时代风采。成立4个协(学)会党支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文学事业发展“双促共进”,每年开展活动10次以上。
强化质量意识,努力创作精品力作。出台了《巴中市作家协会巴中文学院重点作品扶持办法》《巴中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论证委员会管理办法》《巴中市作家协会巴中文学院特聘导师管理办法》《巴中市作家协会巴中文学院文学作品改稿会、研讨会管理办法》,认清巴中文学发展现状,狠抓作品创作不放松,不断推进全市文学创作能力整体提升。
近两年,巴中本土作家出版发行了《冷盐》《小镇灯塔》《小小女红军》《燕子岩的回声》《村上一棵树》《川东一家人》《春山》《春秋辞》《真假县令赵再理》《裂变》《光雾岚》等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20余部,先后有4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扶持,12部作品获得省作协的扶持,无论是作品质量,还是作品数量、本版书数量都实现了质量双突破;每年有200多篇(首)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诗刊》《四川文学》《青年文学》《星星诗刊》《青年作家》等数十家重要刊物和网站登载。
丰富文学活动,全力推进文学创作。依托名家工作室和巴中文学院,不断创新文学活动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出作品出作家”上。每年年初举行创作规划会,对重点创作选题把脉问诊,将文学创作关口前移。下半年针对中短篇和长篇小说举行改稿会,邀请出版社、期刊社编辑对本地作者作品进行一对一指导,努力搭建出版和发表平台。坚持开展“原点·端午诗会”文学品牌活动,扎实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承接省作协各类主题采风活动10余次,开展市级各类采风创作活动30余次,组织文学培训讲座20余场,联合举办主题征文活动3次,文学创作氛围浓厚,创作质量不断攀升。
提升服务意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每年选派10余名作家参加鲁院(本部和四川班)培训班、省作协中青年作家培训班以及省网络作协培训班学习;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到巴中交流培训活动20余次。积极组织本地作家申报中、省作协会员;市作协会员申报审批由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近三年,新增市级会员21名,中国作协会员4人,省作协会员7人。指导下属协(学)会积极开展文学创作,全市各类文学体裁中都有一批老、中、青创作骨干,形成了富有创作热情和创作实力的“巴中作家群”。
推进室院建设,倾力打造文学阵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贺享雍名家工作室和巴中文学院为推动巴中文学高质量发展掀开了新篇章。两年多来,名家工作室开展文学讲座7场,开展创作规划会、改稿会4次,辅导本地作者50余人次、100余部(篇)作品,7部作品公开出版;编印了2022年散文、小说年度选本。有序推进巴中文学院探索建立“现代师徒”辅导培训机制,特聘6名期刊主编、编辑部主任、鲁奖获得者担任导师,为全市7名本地骨干作家提供“一对一”辅导。向市财政争取巴中文学院专项工作经费40万元,积极推进文学创作论证委员会组建、巴中文学院导师选聘、重点作品扶持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了创作、指导和论证三支队伍,扶持重点作品4部,均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