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彭学明《爹》:谱一曲父辈人的英雄赞歌

作家彭学明历时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爹》(山东文艺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是一部立足湘西,讲述父辈故事的扛鼎之作。小说记叙的是从抗日战争至20世纪90年代的人间巨变。作家以恢宏的笔触,塑造了湘西父辈们豪情万丈、英勇善战的英雄群像,书中所展现出的家国情、英雄气、民族义,是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

书中,作家巧妙地将常德保卫战、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大事件串联成章,以传统章回体和现代小说相结合的方式,虚实相间地记叙了父辈们为国为家的大义担当和倾情奉献。小说中所塑造的家云爹、武豪干爹等湘西汉子们,坚韧而执着,他们都走过了一段坚实而曲折的人生道路。彭学明在讲述他们的英雄故事时,主动将主人翁们的生活经历和一路成长,融入历史的风云际会和时代的沧桑巨变中。因而,品读这部荡气回肠的现实主义力作,普罗大众既会为父辈们的凛然大义而肃然起敬,也会为书中所描绘的独特湘西风情所心驰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彭见明在为我们摹写“爹”的形象时,暗合着很深的用意。一方面,这些汉子普遍带着男儿的血性和刚强,是这片神奇土地赋予了他们顽强生长的力量;另一方面,这些个性鲜明的父辈群体,又都有着凡夫俗子们常有的爱恨情仇。两者结合,让他笔下的铮铮男儿无不立体丰满,早已摆脱了脸谱化和标签化的印痕。他们为了家国利益,勇毅向上敢作敢为,在抗日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等历次战争中,为了打击凶残的敌寇,都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与此同时,他们在战争形势扑朔迷离的态势下,又极为懂得隐忍负重的道理;因而,出于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爱,又促使他们以“一团火”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毅然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行列中。即便是在和平年代,这些父辈们也能时刻保持着居安思危的意识,以满腔的热忱,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一言以蔽之,在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赤诚担当,正是父爱如山的最好见证。而这种多元化的描摹,不但写出了铮铮男儿的英雄气概,更写出了湘西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文学史上有关父辈的形象。

小说的主线是寻找“我”从未见面的爹的过往,彭学明借助这场旷日持久的寻找,从众多父辈们跌宕起伏的命运浮沉里,观照出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际会。他用多声部的叙事方式,以不同的声音,力求以不同的角度,共同参与完成了对爹的讲述和塑造。

如果说,彭学明的经典长篇散文《娘》是感人至胜的情感录,那么他的《爹》则是义薄云天的英雄志。创作中,他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将他们的个人情感与惊心动魄的时代浪潮交融在一起,集中塑造出一批既果敢勇毅又坦荡宽容的父辈群像。品读着父辈们风风火火的成长故事,我们豁然发现,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爹”们,既是风起云涌的时代弄潮儿,又是乡间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民间草根;他们既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又是逆境中不屈于命运安排的坚强隐忍者。在他们身上,更多体现出了一种“韧”的精神和品质,他们不以卑微的出身而自贱,而是心系天下,敢为人先,这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奋斗精神。全书以湘西大地上发生的父辈故事为脉络,谱写出一部色彩浓郁的家国史诗。正如文学评论家胡平所说,“《爹》作为作者父辈的象征,使小说演化为一部与纪实散文《娘》伴随而生的、‘献给我的湘西父辈’的长篇作品,终使湘西‘爹’与‘娘’的形象相映生辉。根源于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熟稔把握,他对父辈们的寻找和追叙,也就自然承载进湘西的现当代历程,展开了广阔的湘西叙事,轮廓分明地呈现出中国一个时代的身影。”

《爹》是一部颇富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赏析它的文学及思想价值,能让我们对湘西历史,包括现代的中国历史,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谱写一曲属于父辈的英雄赞歌,作品中所表达出的炙热家国情怀,深沉而博大,穿越岁月的大漠时空,始终值得我们感佩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