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阿依卓:养四气 培五育 一场和幸福有关的教育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采访手记

一大早来到思源实验学校,我第一个见到的人是罗校长,一位总是笑眯眯地和每一位进校师生打招呼的中年男人。

我带着三分好奇,打趣道:“校长今天这么有兴致,还在校门口当起了迎宾。”

罗校长笑道:“这可不是今天才有兴致,我已经当了很多年迎宾了。”

一番交流下来才知道,罗勇罗校长,从多年前当班主任,到年级主任、德育处主任、副校长,到校长,一直坚持每天早上在教室门口、学校大门口迎接师生进校,一转眼,已经30年了。

当迎宾事小,却让我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专门为教育家吴玉章说的一段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是啊,当一天“迎宾”容易,可当30年“迎宾”又岂是易事?

而思源实验学校本身,更是一所不一样的学校。学校面向的是农村孩子。在很多人看来,农村孩子,随便读几年书,多认几个字就好,反正也没深造的天赋和资质,何必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早早娶妻生子,延续香火才是正事。

可罗校长却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空间,成才的可能,更对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毛主席说的“有益于广大群众,有益于青年”,乃至于有益于“革命”——革农村孩子成不了才的思想之命呢?

早在建校之初,罗校长就把“树正气、立志气、培大气、育灵气”确立为学校校风,围着这12个字,开展了各种丰富的讲座、活动。

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老师大力支持学生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养灵气,学校陆续成立了声乐、美术、书法、器乐、机器人等60 余个学生社团。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免费学习两种以上的艺体特长,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是阳光的,因为学校会定期开展规则教育、法治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以养正气。正气足,阴影自然消散于无形,志气由内而生。

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是懂爱的,因为学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手写家书活动,让学生领略到家国之大爱,父母之爱,爱出者爱返,感受过爱,心中有爱的,才会爱人。而爱,从不止男女之小爱。

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是大气的,青春期教育、积极心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志愿服务教育等活动以培养大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从以自我为中心,升华为心怀他人,心怀大义的人。

在思源,学校开设了很多城区学校没有的特色课程,比如各领域专家学者进校园开专业讲座,谈经古乐、羊皮鼓舞、油纸伞、苴却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讲解国家非遗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这里的孩子出身农村,可他们领略到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开阔的见识,却半分不曾输给城里娃。《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这里面,又何尝不是拳拳爱生如子之心呢?

正气、志气、大气、灵气,有了这四气,即使没有考上北大清华,也足以立足社会了。

我好奇地问:“学校这么多活动,学生忙得过来吗?”

罗校长笑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可以发挥出很大的潜力。”

正说话间,校园里忽然整齐划一的歌声。罗校长告诉我们,是学生们每日修炼“四部曲”中的午唱时间到了。

修炼“四部曲”,每日全体师生在校园环形公路、运动场早跑,早跑后在大自然中晨读;午休后,借助教室多媒体设备,班班唱歌10分钟,提神醒脑;晚自习前的10分钟,则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集体开展“暮省”活动,反思己身,规划来日。

“四部曲”的实施,让这个校园多了几丝军营的味道,把师生们的心凝结在了一起。

不过,在罗校长看来,再好的构想,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委会由此而生。

从学校创办的攀枝花第一个营养与健康食堂的营养早餐、晚餐的餐费标准、餐标,到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都会通过家委会,及时与家长们交流。

就连每个班级开家长会,都开出了特色。罗校长反复强调,开家长会,不是为了打击成绩不好的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家长看到孩子的个性特长,让家长们看到家庭的希望。

种种民主治学的方式,也取得了家长们的信任。每年招生季,几乎不用学校的招生办费多大工夫,就有许多家长在朋友的介绍下,主动带孩子过来报名。这无疑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思源实验学校越发生机勃勃。

看似不大的校园,我们却参观了很长时间。同行的朋友感叹道,这里虽然是乡村学校,可比某些县级别的学校设施还好。同行的思源老师们自豪地笑了。听着耳畔传来学生们中气十足的读书声,我们也畅快地笑了起来。

细想起来,学生时代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可举目四望,抑郁的,跳楼的,比比皆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许,就是人生要赢在起跑线上,狠抓成绩且只抓成绩的教育价值观出了问题。

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从不是百米冲刺,决定最终成绩的,从不是起跑线。与之相比,强调五育并举的思源,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强调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成长的思源实验依然是一股清流。

2021年,罗校长曾在学校第一届毕业典礼上,用十句话来送别这些正往人生高处攀登的少年们

“读书是自己的事情;

无论如何,要孝敬父母;

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学会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是应该的;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

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紧要关头多用脑,少用拳头;

有实力才有选择权;

把眼光放长远,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结合起来。”

长者的谆谆教导,至今让人感慨万分。

这里没有对分数的执着,没有不切实际的野心,却是从农村娃走到校长的罗校长五十多年人生中浓缩出的人生经验,是一位师者对学生最朴实的期望与爱。真希望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办学理念多一些,再多一些,幸福的孩子也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