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的红五月中旬,在以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为总领队的率领下,省直作家“行走西昌 品味建昌”采风活动团一行14人乘一列飞驰的南行动车,3个小时的车程就安抵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月光城和中国航天城西昌市。此行目的明确,作家群体同去建昌古城,品味和分享第二期修缮改造后的古城新韵,去感受那一段尘封的历史所焕发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家采风团古城留影
日光,展现古城的刚毅
这次去西昌,乃是本人继去年6月初识建昌古城(一期修复)之后,今年再次故地重游和研学。
下午3点,我独自一人脱离尚在集体午休(下午2点才吃午餐)的大部队,快速潜入吉羊巷,再走访张家大院、马家大院、古戏台、高家大院。红五月的西昌,中午和下午的阳光最盛,堪称烈日当空。我打着遮阳伞,漫步一条条胡同,一家家古院。这段时间,游人稀少,也颇为特别。那是因为,此时拍摄风光片,反而较好,便于任选角度,顶光下的建筑、街道、院坝,在强光的朗照之下,自然生成反差强烈的光影作品,黑与白,明与暗,对比鲜明,画面干净,建昌古城的厚重与刚毅正好呼之欲出。
正午强光下的建昌古城街景
由于较热,我灵机一动,不如钻入冬暖夏凉成常态的老院子,一边纳凉,一边熟悉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建昌古城又名西昌古城,位于西昌市市府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现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建昌府,按副省级建制。据史料记载:古城南边,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城池遗迹;古城北面,曾有唐城建筑。明清时期所建造和完善的建昌古城,面积较大,等于在原有两个古城遗址上的扩张,是三座古城的融合贯通。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大凉山的母亲河——安宁河在附近由南向北蜿蜒流淌,造就了川西南高原“鱼米之乡”的富饶与美丽;180万年前地壳运动导致断陷生成的高原湖泊——邛海,滋养着勤劳、淳朴的西昌儿女。
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古城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北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成。城内直街曲巷,阡陌相通。经修葺之后,各类现代风格的驿站、茶馆、商铺林林总总,但仍保留着青砖红墙。古城的大通、安定、建平三座城门尚在,城内九条主街和二十多条小巷相连,构成四通八达的格局。徜徉于古城的街道上,你可以尽情感受到历史的悠远厚重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你移步换景,总会留下一张张靓照。随意停留于一家茶肆,泡一壶地道的凉山凉茶,晒着太阳,翻阅书刊,再聆听耳边的风,似乎在述说着这里的历史,连一砖一瓦,一街一院,都是历史。来到这里,生活可以如此惬意与爽心,作为游览观光者,夫复何求?
小何家浮玉园
这是一座集彝、汉、藏等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古城,不仅筑城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建昌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西昌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内仍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建昌庙和天后宫,分别代表了彝族和汉族的建筑风格。它们不仅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背景。这里,既是著名的古建筑群,也是文化交流中心。每年的“三月三”彝族盛会,总是数万游客云集,同庆盛大民族节日,促进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里又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众多游客。早在秦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曾留下游历的足迹;自明代以来,明代第一状元、杰出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朝大臣查俭堂,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名流都曾在古城留下珍贵的墨宝。
宁静的小巷
2021年初,经过10多年的努力,凉山州委、州政府终于下定决心、筹齐巨资,全面启动建昌古城的保护更新项目;中国华采堂设计集团高分中标后,整体推进建昌古城的高规格复原建造;2023年6月,建昌古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5月,二期工程如期竣工,现正以全新的文旅格局和多彩的商业形态,成为中国航天城西昌市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月光、灯光,靓丽了浪漫时光
傍晚时分,太阳下山了,月亮升起来。
华灯初上,街市如画。月光下、彩灯下的建昌古城别有一番情调,与烈日下的白昼风格迥异。
在华采堂企业董事长、总裁、总设计师施飞,党支部书记、高级副总裁、工会主席高显银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兴奋地融入到了溢光流彩的梦幻世界。夜暮下的安定门、建平门、四牌楼、北街、南街、黄家巷、太子巷、古城墙,在绝美的现代灯光的映照之下,完美地展现出城市更新后的建筑文化、商贾文化、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地域风貌。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着建昌古城的雄伟壮丽,翘角飞檐、廊亭台柱、门店招牌等,都披上了现代时尚的“晚礼服”。在2500多套灯组大合唱的演绎之下,复原修建的建平门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完美呈现出中国大西南高原“不夜城”的靓丽盛景和梦幻光韵。
四牌楼雄姿
作家采风团观赏古城门夜色
漫步古城,让人切身感受到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沉淀。移步换景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一街一主题、百米一景点”的魅力。富有特色的古建筑与现代声光完美组合,让镌刻在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故事和风景变成可以品读欣赏的文旅亮点,让游客在大街小巷中走过西昌的千年历史。好几位同行者,不时举起相机拍照,或拿出笔记本速记——
与我去年6月初访建昌古城相比,更新拓展后,古城的规模更加庞大了;设施和硬件条件更加完善了;特别是,现代时尚前卫的声光组合,将五光十色的夜景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梦幻迷人。
街市灯如画
梦幻迷人的灯光,又让我联系到了火光。在西昌,不仅吃美食烧烤的火光曼妙;而“火把节”的火光则更加靓丽传神。原来,凉山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其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目的是期望用火光驱虫除害和保护庄稼生长。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便成了“照田祈丰年”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传火、送火三个阶段。因此,两类火光自然也能为建昌古城的夜色增光添彩。
夜暮下,上有月光朗照,下有灯光闪烁,贯穿南北走向的南街、北街人流如织,大街两边的商铺、茶坊、酒肆烟火味十足,人气鼎盛。此时,三五成群、南腔北调的游客邀约漫步古城后更上层楼,品茗、观景、抒情怀,真可谓“喜气洋洋者矣”。
建昌古城之夜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几点冷雨扑面,一场大雨哗啦啦地下起来了,游客们纷纷奔向商铺、茶楼避雨。
撑起备用的大伞,目睹着迅速积淀在青石板上的粼粼波光的水面,我似乎要文思泉涌——还是先避避大雨去商铺暂坐,以免淋漓之苦。大约10分钟不到,初夏的夜雨一下子变小了,变细了。看到古城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在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之下,颇富诱惑力与吸引力;再想起东坡居士“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我不禁独自快步迈向街心的石板路,一边观赏在古街夜雨中浪漫信步的人群,一边抓拍灯光和雨光交织中,老街里伞下游人和无伞行人的诗情画意和豪迈场景。用好镜头和笔头,是我们一行的职责和使命。
雨夜归去
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行沿街直行北上,来到了建昌古城东北端。附近有一座名寺叫白塔寺,原名景静寺,属于古南诏国皇家园林的特色建筑。
抬眼望去,矗立的一座高楼,名为“建昌863”,又名景净艺术酒店,与术下美术馆上下而立。
在施总、高总的陪同和引领下,我们进电梯上到了“建昌863”观景台观景和夜宵。此处的高度,乃建昌古城的制高点。在顶楼大平台,正好是居高临下鸟瞰和观赏建昌古城全景的最佳位置。在这里,“一园、二线、三街、四楼、八巷、十馆”布局明晰。当欣赏到全城灯火辉煌,九街十八巷在五光十色的华灯朗照和勾勒之下,所有的建筑形态棱角分明,层次清晰;灯光闪耀,璀璨夺目,宛如彩灯的海洋,胜过“天上的街市”,简直把游人的心灵带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目睹此景,尽管天空还下着中雨,但为了拍下这大美靓丽的古城夜色全景图,我纵然一跃,冲上平台阶梯制高点,再搭个高凳子站上去,开始忘我地拍片。几位工作人员见状,立马围了上来,掌着凳子,护着身子,生怕当时,站在高凳之上,胸墙已在腰部之下,仿佛十分冒险,但为了拍到几张满意的照片,也就奋不顾身了。
夜幕下的古城墙
当我把刚拍到的古城全景照发给同行作家王怀林、田闻一、凌仕江等好友分享,看到赞许的目光、听到鼓励的话语时,自己也感到了满足和欣慰,觉得还真是不虚此行。
夜深了,雨停了,夜景、夜宵尽兴了。带着收获与惬意,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下得“建昌863”高楼,走向南街,踏着彩灯映照下的湿漉漉的反着水光的青石板古道,再回归到下榻的“千里走单骑”客栈。
晨光下、水光中,映照古城神韵
习惯使然。次日清晨6点,我独自起床,悄然漫步古城的大街小巷。在静谧的黎明中,用我的虔诚徒步去丈量大街小巷,去唤醒沉睡的古城。
临近7点,同行作家曹蓉赶到大通门的古城墙上与我汇合。我俩便开始由南向东北移步换景,分享城墙内外的别样风景。
建平门侧影
清晨,古城里,老屋和炊烟引人遐思:遥想当年,茶马古道经行处,南来北往客,为生计、为生意奔波忙碌;思乡的游子、骚客,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引发多少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无论是司马迁、司马相如;还是杨升庵、何绍基,不知他们发出过怎样的思乡怀古之幽情呢?
站在古城楼大通门顶层观景台鸟瞰,近看城外的护城河,有东河、西河相拥;远可西望拥有180万年地壳运动而生成的美丽邛海和泸山,还有隐约可见的攀西母亲河——安宁河由南向北穿流而过。
远处潋滟的水光,近处柔美的晨光,滋润和映照着古城内外的千门万户。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悟。行进中,城墙上青石板路面上,我们行者的身影,被拉得老长老长的,真是如影随形。经过1300多米长的城墙之行,我们信步来到了古城东门边的安定门。再上城门之巅,俯瞰古城之内,一座座古城老院,沐浴晨光,静谧安卧;一缕缕炊烟,在大街小巷,袅袅升起。那是人间的烟火,那是古镇的神韵。
如今,已形成西昌“上有古城、下有邛海”文旅新格局。来自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白天,去环湖邛海、爬泸山;夜晚,去建昌古城观夜景、吃夜宵,已成为攀西凉山之行的首选和常态。
古城墙上观古城。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织,兴奋的我们不禁人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建昌古城,她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每一个角落都似乎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行进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片充满灵气和神秘的土地,所迸发出来的魅力与磁场。在这里,儒、释、道文化交融互动,日光、月光、灯光、火光、波光、时光、风光,演绎着行走大地、天人合一的“诗和远方”,建昌古城因此成为海内外游客和文人雅士日思夜想的目的地。
研讨会上,西昌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曾怀阳,作为建昌古城城市更新项目的总指挥长,对建昌古城的建设背景、打造过程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华采堂企业所作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建昌古城作为凉山打造的文旅核心IP,在西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华采堂企业董事长、总裁、总设计师施飞说:原古镇是砖木建筑,破损严重。重新设计打造,项目难度大、责任重。集团秉承打造国内顶流IP旅游目的地和“造当世之精品,创未来之遗产”的宗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首先做好总体规划,把所有街道串起来,把老旧的院子完美结合起来,所有设计手绘,打破同质化。坚持一家院子一个设计师,再去变化,每个院子不能雷同。保证每个院子都不是“孪生兄弟”。建昌古城建设时期,集团先后投入近200名古建专业设计师,超2000余名工匠,通过精心挖掘古城人文风情和地域风貌特征,终于呈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国内顶流IP旅游目的地。
作者杨明强与王怀林、田闻一、高显银先生留影
据悉,华采堂企业创始于2012年,前身为国内著名文旅农旅策划及设计机构——华采堂文商设计,发源于上海、苏州,深耕文旅农旅行业十余载。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创造力、最具影响力的“文旅农旅及大消费产业发展商”。旗下拥有华采堂设计集团、华采堂文旅集团、白马文化发展公司、双宝文化发展集团四大专业平台,分别聚焦设计、营建、运营、城市文化客厅投资连锁管理等领域,现已形成上海、成都、苏州三总部的发展格局,在业界富有高度声誉及市场认可度。
西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见证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党委、政府的果敢与担当,见证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勤劳与奋进。正如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所言:建昌古城是全州文旅项目的样板工程,其创意规划、建设质量、效率品质当属顶级水平。西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光照给西昌的日光经济和月光经济带来了独特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古城旅游的夜间消费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月光经济,给建昌古城的文旅项目的“明”经济形成了完美闭环,并将培育出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阿来现场考察建昌古城后建言:希望建昌古城再增加产业形态,丰富文化内涵,让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为中国旅游和中国文学的繁荣贡献新的力量。
作者杨明强与阿来主席合影
如今,在嫦娥的故乡——月光城与航天城同在。这里,中国卫星发射基地的飞天梦早已变成现实;勤奋务实、传承创新和开拓奋进的凉山儿女,与中国头部文旅集团——华采堂企业携手同行,经过3年多的攻坚克难,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推进古城复原建造已卓有成效,充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们在回顾中前瞻,在前瞻中超越!
如今,建昌古城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五湖四海的嘉宾——去中国西部,去四川大凉山,去新的“诗与远方”,分享“中国最佳旅行观赏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奇观;同时,嘉宾们还可以去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的“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阿坝州“尘埃落定”景区和“自贡国际灯会”景区等地,分享华采堂的其他大手笔和新作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建昌古城,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将会焕发出更加美丽的青春!
有道是:茶马古道越千年,古城光韵天下稀。日光月光汇灯光,光光辉映耀建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赞古城文化挖掘,还看华采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