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文学评论

谢雨环:城市里的每一栋楼 都藏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
——凸凹长篇小说《安生》简评

现代城市是一个复合型结构的空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是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有了人,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

诺南·帕迪森在《城市研究手册》中说:“在一定程度上,每个城市居民都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局外人。”诺南将其形容为“想象不能到达的状态”,在窗口映出的模糊身影、半拢的百叶窗、运送陌生人的出租车、另一边墙后的噪声、关闭着的门和警惕的门卫、地图上从未走过的街道或者街道转弯后的道路、在邻近的街区隐藏的私人领地……城市居民面临着永无止境的一系列局部信息不对称。然而,人们并未因此放弃自己无法涉足的领域,他们“通过在思想上重建他/她没有机会涉足的地方来适应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还创造出了那些无法到达的世界的替代品”。作家的活动,是通过作品对这些“想象不能到达的状态”进行创造和重构,用语言和文字来解读城市。

成都作家凸凹的最新力作《安生》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大转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生活轨迹不再是简单线性的发展,而是在城市的拓展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一背景下,《安生》成为一部深刻而幽默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以中国西部城市的一个社区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萧不系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社区生活中的利益冲突、矛盾纠葛和命运共情。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获得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城市社区观察,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像是一幅深入城市社区的微观画卷。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础单元,也是文化和人际关系的交汇点,无数个体的生活轨迹交汇于城市社区。《安生》以社区中的别墅小区(天著青城)为舞台,兼及老城小区(岷苑小区),将读者带入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奸商小人之间的纠结较量、新房入住的环境磨合、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物业管理不作为……这些居住“烦恼”几乎是现实小区的“通病”。作者将真实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虚构的重建中,让小说中的人物拐入城市地图的街角。

小说的主体背景虽然设定在别墅区,实际反映的是城市管理中的社区治理问题。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熟悉和体悟,使他对这个题材的把控游刃有余,故事一波三折、幽默风趣,勾勒出小区内居民之间微妙而多样的关系,同时展示了社区治理中的各种挑战和现实困境,社区内居民的利益冲突、邻里矛盾等问题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这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更是对社区治理现状的呼吁。

城市社区作为个体居住的地方,其面临的问题既有个体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露,小说揭示了人们在社会复杂性背景下的情感碰撞和矛盾冲突,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矛盾纷争中寻求共同理解与和谐共处,引导读者思考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改进之策。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一方面,作家以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琐事、邻里纷争、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社区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生活的戏剧性给予了作家充分的创作灵感,使小说在真实与幽默交织中书写众生百态。

小说名为“安生”,寓意着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追求,这种“安生”并非来自物质层面的舒适,而更多是对心灵深处的宁静和满足的渴望。在城市喧嚣的背后,人们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港湾。但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却并不是那么“安生”:萧不系夫妇本为避鼠患之扰而迁居别墅,却发现鼠随墅至;从不信风水的萧不系因妻子巧蓝的意外摔伤和好友卢画家的一席话走上风水改造之路,最后却颇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啼笑皆非;前有违规搭建后有“玻璃杀手”,左邻纠纷未平右舍又起事端……

不难发现,小说中的戏剧冲突大都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结局,颇有几分“天地本不全,非人力所能及也”的哲理。恰如生活画卷中那些琐碎的瑕疵和未完成的线条,看似不经意的缺陷,却使得整个画卷更加生动丰富。

“住在五光十色的城市里,没理由沾不上一点缤纷。”《安生》通过对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矛盾与和谐、迷茫与希望。城市每一栋楼房都藏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城市人生百态的画卷。

《安生》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点滴沧桑与美好。透过这个城市社区的缩影,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追求、奋斗、困惑和幸福,这或许就是《安生》最深刻的内涵,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在这个喧嚣都市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