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质运动,不是岩石的扭曲与海陆的变迁,而是万物的生长。“依莫火尔”这个富有生命意识的名字、来自神秘的彝语,意为水草丰美的地方,翻译成汉文是“乐安湿地”。这片隐秘之境,位于凉山州布拖县西溪河片区乐安乡,是四川省境内除若尔盖之后最大的湿地。成片丰饶的湿地,为青绿的山峦环绕,被誉为“深藏在大凉山深处的最美湿地”。
“此地人不知,轻风度松语”
朋友约了来赶布拖的火把节,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片秘境——依莫火尔。
听当地人提到了它,就一直惦记着。绚丽多姿的火把节也没能留住我的心,这样的三心二意,总让人觉得抱歉。
我们在到达布拖的第三天,终于得以成行。
当登上那段碧绿的山巅,视野立时敞阔。放眼望,四周山势平缓,海拔趋同。俯瞰整面湿地——群山环绕下,绵长而坦阔的绿野,延展着柔媚的身躯。那浓浓的绿意,向着人的眼眸与心魂晕染开去。
这里水草丰美,这里暗藏秘境。
乐安湿地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的凉山褶皱断裂带上,属中纬度、亚热带滇北气候区。
东边的灰云与西边亮白的云彩,一团团地悬于湿地上空。在这个七月的雨季,一天之中,天空总是有意无意地下会儿雨。天空的颜色也总是一半碧蓝、一半冷灰。
横望眼前这片山头,云杉与海岸松高低错落,绵亘数十里后,消失在远山的尽头。想来郑符的《闲中好》,便是在这样的意境中得来:“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人在这里,与山,与松,与云,与鸟,与花,与草,与石……与自然,皆为侣;风声、雨声、松涛之声、虫鸣、鸟叫……自然之声,皆为僧语。
一群牛儿从海岸松低矮而浓密的绿枝间窜出,令我猝不及防。走在前头的是白面牛犊。它一头撞到我面前,真让人喜不自禁!它这样的“热情”,让人很难不“自作多情”——它该不是冲我而来的吧!
果然不是!它看我一眼,我想,牛儿是为着丰美的山草而来;牛儿在想,此人是为秀美的景色而来,她不是来侵扰我们的。
它坦然地继续吃草,与我擦身而过。嘎吱嘎吱的咬合声,跨过开着黄花的委陵草,越过银白的火绒草,一路向前。
时光在这里无声无息地游荡,与云彩与群山,与叫依莫火尔的乐安湿地,默然对晤,寂静欢喜。
“鸟飞遮云日,鸟落盖水草”
与我们一道的陈老师,是个细心之人。他带领我们游览乐安湿地的路线是立体而全面的,即山巅的俯瞰与湿地岸边的平视。
我们来到湿地的水岸边,一片蛙鸣,叫得水草之上一派空寂。套用王维的《鹿柴》,可说:“空谷传蛙鸣,愈见谷中空;蛙鸣随风过,愈添谷空寂。”这此起彼伏的蛙鸣,把天叫得更蓝,山叫得更青,水草也叫得更绿。
仔细听来,这里好像不止有一种蛙类,似有数十种,在合奏一曲“阿都高腔”(布拖县被誉为“阿都高腔之乡”)。叫声鸣织,空气都被编织其中,被它们叫得密实了。
透过这片蛙鸣之网,望见一片碎银般的水塘,如彝女头顶的银饰散落在这片水草之上。大大小小的水塘,向水草纵深处铺排,它们全都映着天空与流云。每一个水塘,都自成一片天地,一个水草丰美的世界。
夏季的依莫火尔,是蛙的天堂。
在这个七月的雨季,岸边的水草上空,鸟儿不多,大约它们藏匿于湿地深处。我们未能见到“鸟飞遮云日,鸟落盖水草”的盛况。据陈老师说,这要春秋与冬季才能见到。
春秋两季,这里是候鸟迁徙之地。它们往返于青藏与云贵高原之间,途经乐安湿地,都会在此歇息,补给能量。
冬季,此处成为黑鹳、黑颈鹤、赤麻鸭等珍稀鸟儿的栖息之地。候鸟们飞来越冬,聚集于此,成百上千。当猛禽掠过,受惊的水鸟腾空而起,湿地上空顿时群鸟蔽日;待鸟儿落地,湿地又被群鸟遮蔽,以鸟为裳……
这便是传说中“鸟飞遮云日,鸟落盖水草”的盛景。
冬日的依莫火尔,又成为鸟的天堂。
此刻,脚下的绿色在无尽地蔓延,在目力所及的地方,在思想所能到达的地方,无尽地蔓延。依莫火尔,撒满“绿色”的真言。这里有最美的天空,最丰润的水草,以及鸟鸣、蛙鸣编织的最美的歌声。这里的天地有灵,你能感受到万物生长的原始、澎湃和不朽的力量。
“万物有灵,天地共生”
听人说,这里有过更美的时期,有过遥远的美丽。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事了。
那时的乐安湿地,水波荡漾、芦苇摇曳,水草丰美的湿地与森林、草原相互交织,是珍稀动植物,以及其它诸多生物的理想家园,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黑颈鹤、扭角羚、林麝等,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锦鸡、红角雉等。而植物种类更是多样,其中不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四川榧、连香树、水菜花等。动植物们,在湿地共同构成了完美的生物链,呈现出绮丽的自然景观。
“鸟飞遮云日,鸟落盖水草”的盛况,曾毁于20世纪70年代。这片秘境被入侵,被大规模地改造——围湿、排水、造田。乐安湿地一度变成了牧场、耕地。
奇异的依莫火尔,在时间的边缘徘徊,难以想象地度过了一段忧郁的时光。
人们在这里挖出了大大小小几十条沟壑,如大地之上的几十道“血口”,几乎流尽了湿地的“血液”。丰润的湿地,地质上出现了冷硬、干涸、粗粝,如天空的阴霾,投射出那个时代的焦灼、忧愤和内心的荒芜。
与湿地一同消失的,是它们相伴相生的数不清的珍稀动植物。加之经年累月地随意采挖泥炭,湿地几乎招致毁灭性地破坏。人们并未因此变得富裕,而是陷入了更加贫困的窘境。
自然的破坏与贫困相伴相随。而唯有生态保护、深根固柢、尊重自然,让万物生长,才是和谐共生之道,才是长生久视之道。
依莫火尔的火种生生不灭。在那些艰苦的岁月,每年仍有一些黑鹳、灰鹳、赤麻鸭等水鸟来此越冬。它们的坚持和眷顾,把希望的火种,留在了依莫火尔。火的种子、火的繁衍、火的生命,生生不息。
布拖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它延续了千年的彝族火把情,被誉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火的起源,在彝族地区神话里有许多传说。在《勒俄特依》史诗中,有这样的描述:恩梯古兹贪得无厌得罪上苍。他的女儿与居木武吾(传说中彝族的祖先)结婚后,原本生活幸福,却生下了三个哑巴儿子。多亏小灰雀去天庭打探,偷听到“火能使人开口说话”的秘密。于是居木武吾一家就开始在客堂中央造火塘、生火,三个儿子也终于开口说话。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结”。
人与自然相伴相生,湿地保护尤为重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通过强大的生态系统,过滤和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它又像天然的海绵,汛期吸收大量水分,旱季又释放和补给周边河流及地下水源。同时,湿地也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尤其是大量的珍稀水禽会在此择地而居,繁衍生息,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早在2001年,布拖县就将乐安湿地划为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凉山州政府批准为州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州、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布拖县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配置了坚强有力的湿地保护队伍。
当地政府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加大了“湿地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减少了对湿地的人为干扰。他们还加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了解湿地的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保护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乐安湿地的生态逐日恢复,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湿地保护行动,维护了起源古老的物种的丰富性,维持了种群繁多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这里万物繁衍、生长,成为“永不消逝的人间秘境”。
山的中央,水草之畔
隔着车窗,一路回望,默然向山中那片寂静的依莫火尔道别。看着看着,不知我下意识中说了什么。陈老师说,那你就留在这里罢。我说,好呀。
透过眼前的真实之境,我的心里又铺开了另一幅未来图境——繁华落尽,在这无人的山中,水草之畔,建一木质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之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如极简主义者梭罗般,没有物质的叨扰,俗世的羁绊,一人,一屋,一心静。这里是满目的山光、丰饶的水草,此起彼伏的蛙鸣与鸟唱。
寂寞了,就等到七月,去赶火把节——那绚丽热闹的火把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月光般清亮的银饰、色彩斑斓流动的服饰、余音绕梁的口弦、舞姿优美的朵乐荷、清越的阿都高腔……火焰在风中燃烧,火苗魅人地舞动,火星在空中升腾,升腾……
寂寞了,就去赶火把节——看激烈的斗牛、斗羊、斗鸡,看赛马、摔跤、爬杆,看迷人的选美,欣赏他们奇丽的服饰、银饰……
这里是火把原乡、阿都高腔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彝族朵洛荷之乡……
在这里可以寂寞,但永远不会孤独。
那日火把节的夜里,我与队伍走散,独自回宾馆的路上,一个彝族小伙儿从后面跟上来。他问我,你是不是找不到酒店了?看他很热忱的样子,眼睛纯净、笑也纯净。恰巧我刚好在手机导航中找到了位置。他怕我误会,便很真诚地说,我没有其他意思,我看你一个人走,四处张望,像是迷路了,所以上前来想帮帮你。我瞬间感动,笑着说,真是感谢你啊。他继续向前,边走边回头大声说——我们彝族人都是特别热情好客的!
这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我有好些彝族朋友。我冲他挥挥手,深以为然地对他笑了笑。
我们的越野车翻过山巅,依莫火尔便消失在连绵的群山之间。空旷的谷地上空,依旧回荡着前夜的阿都高腔,皆是高亢的银音,充满金属般的华丽和欢悦。一群阿都女郎美丽的身影,在起伏连绵的山间小路上行走,她们打着黄伞,斑斓的色彩流动,一个个曼妙绝伦,行过处,盛开出一朵朵美妙的莲花……
(作者简介:罗薇,女,贵州安顺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四川省省直作协副主席兼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扶贫》《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晚霞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四川扶贫》等报刊,以及国内各大网站上发表过记叙文、散文、诗歌、新闻通讯、论文等数百篇文章,并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风随四季》,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集《先行者》,其中《先行者》入选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且多篇入编《巴蜀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