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其他文学奖

聚焦川观文学奖 | 李敬泽:孔子、杜甫都是“川观者”

  这个奖叫“川观文学奖”,是由四川日报全媒体创办的。
  如果熟悉文学史,大家都会知道,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现代报业的发生和发展,几乎是相伴而生、一路同行的。1991年“四川日报文学奖”的设立,开创了报业与文学关系的先河。2023年,当年的“四川日报文学奖”升级迭代,成为“川观文学奖”。在这个过程中,四川日报由一家传统报纸、印刷媒体变成一个以川观新闻为引领的全媒体矩阵,四川日报全媒体矩阵所观察、所表现的中国文学也正好进入新时代文学气象万千、繁荣发展的全新境界。“川观文学奖”的设立,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同时,我也觉得“川观”二字既是观察、观看,也是观点。四川日报作为一个媒体,以媒体的观察、观看和观点,进而对于我们文学的发展作出评判、宣传和褒扬,这在新时代的文学生态中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传播格局下,文学的繁荣发展,需要诸多媒体、全媒体的充分参与与支持。媒体不仅是观察者,同时也是文学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最后,“川观”二字不仅仅指四川日报的观察或观点,我们民族历史上最早、最伟大的“川观”者是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就是“川观”者。这短短的一句话,确立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力的一个根本姿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当我们站在河川之上,面对奔腾不息的河流,面对着自然、社会与历史,面对着巨大变化、奔腾向前的时代,我们作为个人体会自己的意义,同时又面对这一切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样一种“川观”的精神贯穿于我们的文明和文化,从古至今。
  我还想起另外一个很伟大的“川观”者,那就是杜甫。我最爱杜甫的《登高》一诗,那确实是古今第一七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也是站在高处、站在山上、站在川上,看着那个无边的、不尽的长江有感而发。我们现在同样身处伟大的时代,不仅是川观新闻作为媒体,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家,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思考者和创造者,都应该成为这样的“川观”者,都应该在这个时代中为我们的文学和文化开辟新的更为壮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