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胜应(1980.11-),青年诗人、作家,苗族,笔名望疯,重庆秀山人,居四川南充,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歌月刊》《诗潮》《中国诗歌》《四川文学》《诗选刊》《边疆文学》《天津文学》《新疆文学》《散文诗》《四川日报》《延安文学》《诗林》《阳光》《中国诗人》《散文诗世界》《牡丹》《北方作家》《江河文学》《剑南文学》《躬耕》《岁月》等。作品曾获曹禺诗歌奖等奖项,多次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三百首》《中国散文诗精选》《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等年度选本。
1
没有雪原,但有巨峦
没有巨兽,但有猛兽之心
每座山峦都有顶点,每座顶点都有庙宇
梵音歌颂晨曦与晨露,也歌颂落日与黄昏
尘埃堆积,扫不尽的千年旧事
独自聆听,道不完的潺潺溪水
谁是那个黄土加身的老者,谁又是那个
体藏河流的少年,房舍低矮,停不掉的烟火
土地辽阔,数不清的石头、沟壑、悬崖、陡坡
动荡源于黄金,迁徙只因乌云,囚笼才是盘根
黑漆漆的乌鸦,黑漆漆的屋顶,黑漆漆的
眼睛和黑漆漆的夜幕,阻挡不了的飞禽走兽
隔绝不了的铿锵步伐和血泪之歌
最古老的颤抖来源于旷野,边界,地球之远
最动情的歌声来源马蹄,牛印
和黑白相间的岁月
太阳、月亮、星辰,三种永恒地光明照耀
眼睛里的蓝和耳朵里的洞穴
心脏里的和弦,血脉里的潮汐,关节处的疼痛
属于武陵山脉末梢的符号,所有的枝叶在行走
所有的巨峦在沉默,多少时代的声音
在细小的峡谷里发出巨大的响动
哦,还有荡气回肠的回声
2
这就是灵魂最终的归处,有香火,有顽疾
这就是回不去的出生地,黄铜上的绿
铁器上的黑,所有丝绸集中起来的硬度
所有灯光照到顶端的高度
泥塑的圣殿高不可攀,潮湿的空气阅读过的经卷
搅动着杨、吴、石、李、王、龙、苗、曾
……十余种姓氏,每一个高音都像是一种攀援
每一个低音都仿佛是一次叹息
青石板的厚度和硬度
几代人的撞击、敲打,都深藏着难以触摸的核
这不是甜蜜的果实,也不是蔚蓝的诱惑
只是渴望连通的闪电,只是等待擦亮的骨骼
没有始祖鸟,但有麻雀,陶罐、铁器
硬的事物有时候会披头散发,软的东西
有时候会钢筋铁骨,人人都是秘密地窃取者
人人都是皮肤黝黑的搬运工
的元素、泥土的元素
溪水的元素,洁白和蔚蓝的元素,所有的色彩
都在渴望超越一座座的山峦
只是所有的高度,都没有天堂,只是所有的深度
都没有门楣,只有那悬崖的松树与野百合
只有那荷塘里的莲藕和稻花香
只有黄昏迟暮里的牛羊
和不断落下的鞭子,才能够让所有的辽阔
归于寂静,所有的寂静回到匍匐和斜坡
回到低谷和源头,光明像永远的巫师
它的出现伴随着所有重复的故事
人啊,动物啊
在有水的地方倒影着山,在有山的地方
一寸寸地抬高黄土
在有黄土的地方遍地点燃灯火
3
匍匐到底的长者,满脸的皱纹
层峦叠嶂的雾气,像古老的储藏器
收留了风霜、雨雪,也收藏了命运和抵抗
高高在上的滚滚而过的巫师
水田般的面庞,溪流一样的肤色
加身的长袍由腾飞的汗水织就
两种距离之间万物沸腾,唯有群山才能够埋葬
这颗滚热的心,只是那寂静啊,
宁静啊,总在草尖,叶尖,指尖,心尖颤抖
且波光粼粼,谁也不能够阻止所有人
用铁器往深处寻找寓言
那发胀但不霉变的胎记,那没有滚雷
和闪电行走,但有雨露和暖气在匹配
流水冲刷着的是泛潮的故事
风干的枯枝、叶片是昭告世间的布告
被风声惊动的人们来来往往
红尘的布匹打开,夹带着万水千山的纹理,
是所有光芒出发的地方,是所有黯淡归去的地方
泪水与血液、汗水的河床
是所有时光飞纵的道场,谁在那儿祷告
谁在那儿聆听,每一个音符都有一个命运
每一颗心跳都有一个节奏,酸甜苦辣
是词语的定义,是灯火的温度
一滴水可以穿透古今,荡起一片生命的回响
失去了栅栏的荒域,多少赞美因为热爱而冷场
多少火焰因为远方而熄灭,泥沙俱下
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形容词
分开来读是动人的情歌
组合起来读是卑微的命运
4
必须歌唱永恒的溪流,她那么古老
伴随着每一个黎明和黄昏
在打开的手掌中滚动着落日一般的汗滴
也许是经卷和梵音,阴与阳,雄与雌,老与少
像一首首动情的情歌
化着群羊在山峦奔跑,没有谁是猎人
但不缺少那颗捕捉的心,最古老的亲人
掌握着铁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