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四川作家报

《四川作家报》2020年12期:(江剑鸣)一株老黄荆

 

“快来看呀,千年老黄荆!”刚下汽车,李先生就朝我们吆喝道。

果然,草坪中间有一株黄荆树的老疙瘩,用一圈砖石箍成一个花坛保护着。老疙瘩有一人高,水桶般大,树桩和树根纠缠一体,灰白略显枯黄,燥裂出许多干皮,像蛇蜕,似乎快要掉落,却又黏在上面。疙瘩上有数根枝丫,一米多高,镰刀把粗,或筷子粗。枝上又分孽小枝,平举着几片尚未凋零的叶子。叶子呈手掌状分柄,五只叶柄,柄尖是一片卵形小叶,鸡蛋大小,或者指甲大小,嫩叶青绿,老叶子金黄,枯叶则灰黑。叶片上还沾着水珠,那是早晨的毛毛细雨的杰作。

我的老家平武山区,黄荆这种灌木,到处都是,一般生长在贫瘠的山梁。其叶,猪牛羊全不吃。其枝条,烧柴太小,砍柴的人瞧不上。但枝条柔软,可以砍来编制筐子,做运输上的包装,采购站曾有收购。叶子据说可以做凉粉,但我没有吃过。原以为黄荆这东西只生长在山区,今天,在游仙区新桥镇胜利村一个名叫“月畔湾”的地方,居然看见了它苍老而倔强的身影!难道这就是游仙土地的根基?

游仙,是一个崇仙尚道且又有宽容心态的地方。不说远的那位刘皇叔感叹“富哉,今日之乐也”,也不说仙人洞仙人桥的李意期和太乙天尊修炼过的仙山,还不说大名鼎鼎的碧水寺鱼泉寺,就说柏林镇,居然还接纳了传授西方文化的教堂。今日游仙,更是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了无数国企或民企,发展各种生产和经营。仅以新桥镇看,同福食品、川仙渔村、国际兰花园、月畔湾休闲庄,窥斑见豹,就能够看到崭新的游仙,正在崛起。

我走在月畔湾的休闲草坪上,仿佛走进了大公园的一角。别忘记,这只是乡村园林。一大片绿草坪,刚刚修剪过,散发出青草特有的清香。行道树整整齐齐,园林里的树木高低间搭,错落有致,都箍了一个圆台保护。银杏正在向大地铺洒金黄,栾树正在枝头炫耀榆钱,柑橘在绿叶下露出黄橙橙的果实,茶花略微厚实的绿叶衬托着略略泛红的花蕾,桂花树则正在厚实的绿叶中孕育种子。铁树、棕榈和巨大的凤尾,都分别集中栽种,高大茂盛,郁郁苍苍。草坪下边是一渠花溪流水,两岸的观光绿道,雏形初具,溪上的铁索桥,已然架成。鸽子和斑鸠在草坪上徜徉,不时呼朋唤友:“咕咕——咕咕!”喜鹊在树颠上欢呼歌唱:“呀呀——呀呀!”小狗狗在甬道上奔跑追逐,白鹤和鹭鸶在远处竞飞,鸳鸯和鸊鷤鸟在近处游弋嬉戏。几个老人坐在溪边钓鱼,甩竿、海竿,还有横牵到对岸的两根尼龙线排钩。我们经过时,有一个老人正好钓起一尾鲫鱼,拿起抄网起鱼。鱼儿在秋水里扑腾,溅起一团团雪白的水花。鸟语,花香,树绿,人乐,这是一幅何等接地气的乡村图画啊!

说到乡村,就要说到三农。如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了,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种小麦种水稻才是农民的本分农村的主业。新桥镇发展花卉苗木、农业观光旅游、花果蔬菜和养鱼类水产。每年吸引游客达百万人次,产值达五个亿。农民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是一笔收入。到了年底,公司给农民分红利,又是一笔收入。农民自己还可以到公司上班挣钱,每天还有几十上百的收入。胜利村合并前的原岳家村,还被评为了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在农民家门口的公司,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我问兰花园的管理人员:“你们兰花园解决了多少人就业?”

她回答说:“闲时一两百人,忙时四五百人。平均应该是三四百人吧。”

我们看村庄面貌就可以看出农民的小康生活。家家户户白墙青瓦的平房或楼房和别墅,有的甚至辅以亭阁,或连片或独立,掩映在绿树丛中。每户人家门前道路干干净净。院坝里都有停车位,有的停着档次不低的小轿车。花台上种着各色花草,月季、蔷薇、茶花、桂花、一串红、大丽花和各种菊花,而爬上栅栏的紫色三角梅,最惹人眼球。

天完全放晴了。微微秋风让我感到特别舒适。距离那株黄荆树不远处的绿草坪上,有一座茶亭。我们就着一杯绿茶小憩闲聊。

李先生问我:“今天,你的感受怎样?”

“明年仲春时节,月畔湾的景色会更美。我一定要把孙女带来玩一趟。”我答非所问。

那株黄荆树旁边,有几丛绿油油的植物,不高,茂盛,碧绿的大叶子下结着小黄果,大的如鸽子蛋,小的如鹌鹑蛋。好像是我没有见过的果木。同行的齐老师去摘了几个来,说是叫小柿子,可以吃。我尝了两个,柿味很浓,甘甜怡舌,醇香弥齿,久而不去。我突然感觉到,这不就是新农村的味道吗?

齐老师问我:“那黄荆树上挂了个牌子,写着黄金树三个字,金字是不是写错了?”

“荆,金,四川话里近音。人家是故意的。有游仙这片仙人眷顾的土地,无论新桥仙鹤,还是开元魏城,寸土寸金,到处是黄金,于肯洒汗水勤劳能干的人来说。”我如此解释道。